看完「五年一班──小皇帝的眼淚」,我真的是感觸良多。下課回到宿舍,又在網路上把它看了一遍,

從對岸一群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上,我看到的是同樣發生於、甚至更甚於台灣教育體制的悲哀。 
 ………(中間恕刪)………. 

  不管是在中國或是台灣,我相信都有許多與鏡頭裡的那群小孩們過著一樣生活的學生,

他們走的是別人為他們鋪好的路,過的是別人為他們規劃好的人生。我不知道,當他們離開學校、

出了社會,回頭檢視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時,會做如何感想。而你,看到那群小皇帝們所留下的眼淚,

又有什麼感想呢?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我的回答

關於教育的問題,我也是感觸良多,從你的感想中,看到中國教育體制下孩童的心酸,

然後是大社會的價值偏差,這些小小孩兒是沒有辦法抵抗的。

反觀台灣,雖然問題沒有大陸的這麼極端,但是從台北車站彼此重疊的補習班招牌,

可以體會到台灣和大陸果然是系出同門,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價值觀

依然烙印在我們的基因裡。

 

    在上大學之前我並不覺得追求名校、按照社會普遍價值觀走有什麼問題,直到上了大學,

漸漸地感到空虛,我不知道我來這裡做什麼?

在這個用成績高低排序的世界,個人是沒有追求真正夢想的機會,想起高中就讀的是醫科班,

老師重視成績,叫學生不准談戀愛、不准參加社團,那時的我們甚至會看不順眼那些犯了

這兩條規矩的同學,現在想想好笑又好氣,這是在搞什麼呀!?

考試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,但是這樣的教育模式把學生的世界(視界)縮的像針孔,

用成績衡量學校、衡量人格、衡量成就,但21世紀全球化世界是一個著重創新與多元的舞台,

如果說學校是工廠,而學生是產品,台灣製的學生可以與其他國家競爭嗎?

 

    我是不知道現在的高中教育如何,但我可以談談當時自己的高中年代,那時開放多元教材,

由各家廠商出書,這是一種美意,追求多元教育的第一步,硬體是如此,那麼軟體呢?

我只記得老師頻頻向我們報怨教改政策搞的他們無所適從,甚至要我們不必買書,

還是用他們自製的講義就好了,四年前的我覺得老師做的真好,讓我們不必迷失在各種書商中,

四年後的我只想破口大罵:

教改之所以改的這麼痛苦,那一群不願改變自己、改變教法、創新教學的老師要負起大半責任! 

 

我知道這種說法很偏激,畢竟這些老師是接受比我們更加制式的教育產物,

加上大考制度若不隨多元教材更動,那麼老師們還是偏愛自己多年編輯的講義、

扼殺創意的補習班會繼續生生不息。

 

    處在這樣的大社會,有時還是得對制度低頭,若真的無法接受這種教育,

就乾脆去國外讀書,不過前提是家境要不錯,像我早已被這種制度好好教育過的人,

只能沒事和友人抱怨或是寫寫文章,遇到親戚小孩,特別是那些準備考高中或大學的,

就告訴他們要想清楚,為什麼要上高中而不是高職?為什麼要考台大?

你適合做學術嗎? 最後,順道一提,最近看到新聞:

越來越多學生選擇考科大而非一般大學,認為習得一技之長對未來求職更有幫助,

~我很高興看到這種消息,希望社會價值觀早日脫離名校情節,

未來的孩子可以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rr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